奉化芋艿头

沪杭甬一带有句民谚,“跑过三关六码头,吃过奉化芋艿头”比喻人们见多识广的经历,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豪。

奉化是“蒋氏故里,弥勒圣地”,自古人杰地灵,物产丰富。据《奉化县志》记载,芋艿头宋代已有种植,至今有 700余年历史。宋代奉化诗人陈著在《收芋偶成》一诗中写道,“数窠岷紫破穷搜,珍重留为老齿馐。”岷紫就是芋艿头,是说芋艿很好,是尊给长辈用的美味佳品。明朝中叶,经由勤耕善种的奉化农民不断改良,渐渐形成了这个特有的名优品种,到晚清奉化芋艿头已经大面积种植,并以个大,皮薄,质粉、味香而名闻遐迩。

奉化芋艿头又被称为“罗汉圣果”,相传与布袋和尚有关。

布袋和尚,名契此,号长汀子,出生在奉化长汀村,是五代时后梁高僧,整日袒胸露腹、笑口常开,聪明智慧、乐观包容,随身带一个大布袋,云游四方,与人为善,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。 布袋和尚出生农家,喜好田间劳作,有一年春耕,布袋和尚从布袋中倒出一堆圆滚滚、灰扑扑、硬笃笃的东西给村民说:“大家分散埋到田里去,日后自有应验……”,村民们半信半疑按照布袋和尚教的方法种在田里,过了半个月,田里开始抽出荷叶般的大叶子来。

到了夏天发生了大旱,庄稼颗粒无收,但是布袋和尚教大家种东西尽管三个月没浇水,依然团叶翠绿,亭亭玉立,摇曳田野。村民们到田里扒开株根泥土,只见一颗颗圆滚滚的东西,挖出来洗净一看,皮色粉红,肉质雪白,放在大锅内一煮,香气四溢,滑糯可口,可当主食,还可以做菜,就这样大家渡过了难关。为了纪念这次灾难,村民们就给它取名叫“遇难”,“遇难”与“芋艿”谐音,因为大小如个小脑袋,后人就渐渐说成了“芋艿头”,人们觉得吃芋艿头有“遇难呈祥”的吉祥寓意。布袋和尚圆寂前留偈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”大家才意识到他是菩萨转世,来帮助众生度过难关的,因此奉化芋艿头也被称为“罗汉圣果”,成为如今奉化最知名的特产之一,列为奉化三宝。

形象代言:阿欢

描述

沪杭甬一带有句民谚,“跑过三关六码头,吃过奉化芋艿头”比喻人们见多识广的经历,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豪。

奉化是“蒋氏故里,弥勒圣地”,自古人杰地灵,物产丰富。据《奉化县志》记载,芋艿头宋代已有种植,至今有 700余年历史。宋代奉化诗人陈著在《收芋偶成》一诗中写道,“数窠岷紫破穷搜,珍重留为老齿馐。”岷紫就是芋艿头,是说芋艿很好,是尊给长辈用的美味佳品。明朝中叶,经由勤耕善种的奉化农民不断改良,渐渐形成了这个特有的名优品种,到晚清奉化芋艿头已经大面积种植,并以个大,皮薄,质粉、味香而名闻遐迩。

奉化芋艿头又被称为“罗汉圣果”,相传与布袋和尚有关。

布袋和尚,名契此,号长汀子,出生在奉化长汀村,是五代时后梁高僧,整日袒胸露腹、笑口常开,聪明智慧、乐观包容,随身带一个大布袋,云游四方,与人为善,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。 布袋和尚出生农家,喜好田间劳作,有一年春耕,布袋和尚从布袋中倒出一堆圆滚滚、灰扑扑、硬笃笃的东西给村民说:“大家分散埋到田里去,日后自有应验……”,村民们半信半疑按照布袋和尚教的方法种在田里,过了半个月,田里开始抽出荷叶般的大叶子来。

到了夏天发生了大旱,庄稼颗粒无收,但是布袋和尚教大家种东西尽管三个月没浇水,依然团叶翠绿,亭亭玉立,摇曳田野。村民们到田里扒开株根泥土,只见一颗颗圆滚滚的东西,挖出来洗净一看,皮色粉红,肉质雪白,放在大锅内一煮,香气四溢,滑糯可口,可当主食,还可以做菜,就这样大家渡过了难关。为了纪念这次灾难,村民们就给它取名叫“遇难”,“遇难”与“芋艿”谐音,因为大小如个小脑袋,后人就渐渐说成了“芋艿头”,人们觉得吃芋艿头有“遇难呈祥”的吉祥寓意。布袋和尚圆寂前留偈:“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不识。”大家才意识到他是菩萨转世,来帮助众生度过难关的,因此奉化芋艿头也被称为“罗汉圣果”,成为如今奉化最知名的特产之一,列为奉化三宝。

形象代言:阿欢